二次电池关键材料设计与界面调控
报告人:王任衡
所在单位:深圳大学
报告人简介:王任衡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随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目前就职于深圳大学,入选广东省博士博士后100名创新人物、深圳市海外高层次孔雀人才、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和深圳市南山区领航人才,兼任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新能源材料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家等,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编委,Carbon Neutralization、SmartMat、eSciences、Rare Metals、EcoEnergy等青年编委,主持国家、广东省、深圳市等9个项目。共发表SCI论文52篇,IF>10有25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 (2篇)、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Matter、ACS Nano(5篇)、Adv. Funct. Mater.(3篇)、Energy Storage Mater.(2篇)等国际知名期刊,申请专利30项,授权11项。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材料与器件。
报告摘要:针对界面副反应多,导致材料结构破坏、动力学差的难题,创造性地采用共晶盐再生法,容量从再生前46.8提高到155.5 mAh/g;通过Zr掺杂和ZrO2包覆,1C循环容量提高了26 mAh/g;通过Mn掺杂CoP空心球,抑制穿梭效应;通过设计FePS3-纳米纤维素结构,降低结合能,优化Li+迁移路径;通过制备含PTSI添加剂的功能电解液,形成SEI膜调控界面。针对锌电极界面枝晶生长和析氢腐蚀的难题,率先揭示了DEC抑制锌枝晶生长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溶剂化水总和与HER活性呈正线性关系,设计了醚类共溶剂抑制锌界面水引起的析氢反应。针对锂枝晶生长的难题,设计制备了局部高浓度电解液和亲锂性CuxO基锂负极材料。上述改性策略,大大优化了离子传输动力学,实现了电化学转换反应界面的精细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