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Dates
2025年11月1日-11月2日
会期
2025年9月20日
注册费优惠截止日期
2025年10月10日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现场注册日期
Registration/注册

易兵成

报告题目:

"医工交叉"融合下的生物材料介导血管修复与康复策略

报告人:

易兵成

所在单位:

康复大学

报告人简介:

易兵成,组织康复材料与器械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康复大学附属医院科研主任。主要探索医工融合诊疗心血管疾病的策略与机制,入选2025年北京中关村医工领域“未来人才”培养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8项;以一作/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Nano Energy, Bioact Mater等,均篇IF>10。目前担任中国标准化协会生物资源与设施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皮肤软组织修复与重建技术分会委员,山东制冷学会低温医学与低温生物工程分会副主委,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实验动物分会委员;Plastic and Aesthetic Research(IF 0.9)特邀客座编辑,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IF 22.90)科学编辑,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IF 1.4)、Soft Science(IF 9.0)和iMeta(IF 33.20)等期刊青年编委。

报告摘要:

生物活性材料为血管疾病患者搭建起“生命通道”,在动脉搭桥、血管创伤修复等发挥关键作用。其作用机理在于,植入人体后生物活性材料能凭借自身特性迅速诱导患者细胞入驻,实现损伤血管的原位重构。然而,其临床应用面临两大难题:1)治疗效果欠佳和2)血管缝合处并发症高发。基于此,前期研究团队从细胞-基质间相互作用角度成功解析细胞感知材料性能的力传感机制,证实纤维力学通过ROCK介导的YAP信号通路影响细胞行为,以及支架拓扑通过CXCR4/Ca2+通路调控血管再生;接着,研究团队发展创新策略优化仿生纤维基材料的界面化学特性,开发出一种普适性的功能涂层策略及程序性调控策略以加速血管重构。近期,研究团队受临床血管补片结构和功能的启示,巧妙利用水凝胶纤维和压阻传感效应等技术开发出血管贴片传感器应用于血管缝合处,以维持缝合处长期通畅的同时实时监测愈合动态。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为血管疾病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研究策略,可加速未来精准医疗体系的建设,提升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