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材料介导神经再生重塑脑疾病治疗
报告人:薛雪
所在单位:南开大学
报告人简介:
主要从事神经生物医学工程与脑疾病诊疗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高分子材料、生物活性纳米药物及脑疾病诊疗,聚焦于生物活性纳米药物、新型纳米材料设计、水凝胶等活性材料制备,应用于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症、脑卒中、急性脑损伤、急性酒精中毒等重大脑疾病的诊疗及机制研究。目前在Nature Nanotechnol.、Mol. Cell、Nat. Commun.、Sci. Adv.、Adv. Mater.、Adv. Sci.、Adv. Drug Deliv. Rev.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50余篇论文。申请专利近20项,其中授权专利10余项。主持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专项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华医学科学奖二等奖,先后获得“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南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任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理事、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纳米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干细胞开发应用协会理事、天津市药理学会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乳腺癌精准防治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反兴奋剂分会委员等;担任《Current drug delivery》、《Exploration》学术期刊副主编,《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期刊青年编委等。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作为大脑与血液循环之间的重要屏障,在维持脑内微环境稳态的同时,也限制了绝大多数药物进入脑部,导致脑疾病的治疗面临药物递送效率极低。传统给药方式难以有效突破BBB,且单一靶向治疗无法满足复杂脑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的多维度病理需求。因此,脑疾病治疗药物研发困难重重,亟待提高生物材料的生物利用度并降低毒副作用。针对这一临床现状,如何发现可高效跨越BBB、并协同调控外周与中枢系统,促使神经再生修复的生物材料成为脑部疾病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我们的研究多年来从提高药物入脑率、定向调控神经元关键元件、联合外周-脑器官协同增效减毒三方面出发,致力于用简单安全、高效多能的生物材料设计全面提升脑疾病药物的治疗效果,攻克上述难题。我们构筑了营养分子引导的高效脑内递送系统,在实现高效跨越BBB的同时,进一步利用其改善了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并增强了疗效,使其具有双重优势[1, 2];提出功能化生物材料直接作用于细胞膜关键组分的理念[3],该模式能够引起胞内信号传递和级联放大,有效调控神经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并成功修复了多种类型的脑疾病;我们还引入系统治疗的理念,发展了双器官靶向治疗脑疾病的新策略[4, 5],通过调控外周器官(如肝脏、肠道、皮肤等)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不仅使药物有效成分穿透血脑屏障发挥作用,还能够调控外周器官的炎症、氧化应激等,将单一脑靶向变为“体-脑”双靶向治疗,进而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降低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