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Dates
2025年11月1日-11月2日
会期
2025年9月20日
注册费优惠截止日期
2025年10月10日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现场注册日期
Registration/注册

赵灵之

报告题目:

调控活性氧的纳米药物

报告人:

赵灵之

所在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

报告人简介:

赵灵之,现任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5年经中组部援疆计划挂职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2006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在余承忠教授指导下获复旦大学无机化学博士学位,2011-2017年先后于复旦大学李富友教授课题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教授课题组任博士后。2017年任中国药科大学特聘研究员,2020年获聘“江苏特聘教授”并任教授。研究方向聚焦于智能递送系统用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相关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Biomaterials、Nano Letters、Nano Toda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mall等国际顶级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2项面上项目、北京生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等项目。

报告摘要: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一类具有高反应活性的含氧分子,在生理病理过程中呈现双重调控特性。生理浓度下,ROS作为关键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免疫应答等核心生命活动;然而其异常积累可触发氧化应激,通过激活细胞凋亡、焦亡等程序性死亡通路,与肿瘤、心血管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ROS的调控策略已成为疾病靶向治疗的前沿方向。

在肿瘤治疗领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通过光敏剂介导的光化学反应产生ROS杀伤肿瘤细胞。然而,肿瘤的乏氧微环境导致ROS生成不足,严重制约其疗效。针对此问题,我们提出了两种策略:其一,破坏癌细胞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增强肿瘤对ROS的敏感性,使PDT在乏氧环境下产生的有限的ROS能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1];其二,阻断癌细胞特有的Warburg效应,通过抑制无氧糖酵解降低氧耗,为PDT提供更多氧气产生ROS[2]。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光的组织穿透深度有限,PDT的光依赖性严重限制其深层肿瘤疗效。为此,我们基于青蒿素过氧桥键的酶促自由基生成特性,构建智能纳米ROS生成系统作为"纳米炸弹",可在肿瘤微环境特异性触发下实现ROS爆发,不仅直接氧化损伤癌细胞,更能激活免疫通路,形成活性氧-免疫协同治疗[3]。

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氧化应激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是心肌梗死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核心机制。我们开发了心肌靶向纳米递送系统[4],通过负载抗氧化剂及脂代谢调节剂等活性分子,实现ROS的精准时空特异性清除,并通过调节异常代谢及抑制心肌纤维化等方式,显著减少梗死面积并改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