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肽载体的核酸药物递送
报告人:尹丰
所在单位:深圳湾实验室
报告人简介:
尹丰,北京大学博士,现任深圳湾实验室启航学者/研究员,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副主任、生物部兼合作部部长。长期致力于开发基于稳定多肽的抗癌新药,在肿瘤治疗、药物递送、免疫调节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工作。在J. Am. Chem. Soc、Adv. Sci、Cancer Research、ACS Nano、Autophagy等期刊发表论文九十余篇,授权专利六十余项,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广泛,多项专利实现转化。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青年拔尖人才奖,广东省百名博士博士后创新人物奖,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优青项目资助,北大清华生命科学中心杰出博士后资助,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资助和南山区领航人才称号等荣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后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基础布局和自由探索基金项目等,参加科技部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生物制造”专项,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
报告摘要:
核酸药物的快速降解和低靶细胞摄取仍是当前核酸药物研发的关键难题。如何突破脂质体(LNP)的专利壁垒,发展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递送系统,是国内核酸药物研发的重点。我们发现利用“锍盐可逆修饰策略”在一条仅含有9个氨基酸的多肽上引入两个“锍盐中心”,可极大改善多肽的自组装性能,且成功实现了siRNA药物的安全高效递送。而活性的“锍盐中心”可进一步响应胞内GSH还原,释放内部药物。该条多肽具有序列短、易合成、产率高的优势。随后,基于AI模拟、筛选200条多肽库,获得了可用于CpG核酸佐剂和新抗原肽共递送的平台,并系统评估了其安全性、高效性和兼容性。该载体有望为新型基因治疗药物的设计提供新思路,并加速国内核酸药物的研发和临床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