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Dates
2025年11月1日-11月2日
会期
2025年9月20日
注册费优惠截止日期
2025年10月10日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现场注册日期
Registration/注册

何晓俊

报告题目:

缺陷型纳米材料构建及其抗感染治疗的应用研究

报告人:

何晓俊

所在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报告人简介:

何晓俊,研究员/硕导,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要从事缺陷型纳米材料的设计,性能及生物医学应用等领域研究,包括细菌性角膜炎等疾病。近年来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包含20ESI 1%高被引论文,2篇热点论文1%o,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30篇,H指数36Google Scholar。论文发表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Bioact. Mater.等权威期刊。申请人长期担任Adv. Mater.Nano-Micro Lett.Adv. Funct. Mater.等期刊特邀审稿人,并受邀Asian J. Pharm. Sci.Chin. Chem. Lett.Exploration青年编委等职务。同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授权12项)目前主持国家级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同时,连续入选了2023-2024年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报告摘要:

针对耐药性危机下传统抗生素疗法的局限性,本项目基于活性氧(ROS)介导的新型抗菌机制,创新性开展缺陷型纳米材料构建及其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非抗生素治疗体系,凭借其高效抗菌活性、低生物毒性、非侵入性特征及不易诱发耐药性等优势,成为抗感染治疗研究的前沿方向。其中,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多样化的抗菌机制,展现出显著的临床转化潜力。通过精准调控纳米抗菌剂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特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建立高效抗感染治疗新体系,不仅能够为应对耐药菌感染提供创新解决方案,更能为新一代抗菌剂开发奠定重要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图1)。围绕“缺陷工程调控纳米材料生物医学功能”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在缺陷型纳米材料抗感染治疗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1)创新性构建了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诊疗体系,通过分子界面工程实现了抗菌活性与抗炎功能的协同调控,显著提升了感染微环境治疗效率; (2)成功研制系列缺陷型钼基声敏剂,通过晶格缺陷调控策略优化了载流子分离效率,建立了超声响应强度及时空精度可控的声动力抗感染治疗新方法; (3)创新性提出二维缺陷纳米材料的元素掺杂策略,通过能带结构调控与表面特性优化,构建了兼具物理破坏、化学催化及免疫调节功能的多模式协同抗菌体系,为临床难治性感染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纳米生物医学;缺陷工程;纳米生物效应;抗菌和抗生物膜;抗感染治疗

参考文献

[1] Xiaojun He; Ya Lv; Yanling Lin. Adv. Mater., 2024, 36, 2400366.

[2] Xiaojun He, Yuna Qian, Chenglin Wu. Adv. Mater., 2023, 35, 2211432.

[3] Xiaojun He, Ji‐Ting Hou, Xiaoshuai Sun. Adv. Funct. Mater., 2022, 32, 2203964.

[4] Li J, J. Am. Chem. Soc., 2021, 143(37): 15427-15439.

[5] Trujillo-Alonso V, Nat. Nanotechnol., 2019, 14(6): 61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