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态金属纳米药物的可控制备与抗肿瘤性能定向增效
报告人:严骏杰
所在单位: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报告人简介:
严骏杰,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核医学,高分子/放射性药物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9余项;在Chem. Soc. Rev.、Adv. Mater.、Adv. Funct. Mater.等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总引用31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无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5项科技奖励。
作为镓基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的同源材料,镓基液态金属纳米液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多种类生物学效应,少有其他化疗药物常见的交叉耐药性和骨髓抑制。我们以此为切入点,针对其在可控合成及在抗肿瘤应用中的局限性(药物载体或反应介质),围绕尺寸大、穿透性差等关键科学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成果如下:(1)建立了水相液态金属纳米液滴的可控合成策略。通过聚合物合成方法学和表面工程化策略,突破了超声合成水相液态金属纳米液滴的最小尺寸(< 25 nm)和多形貌调控;(2)开发了液态金属天然抗肿瘤纳米药物。利用金属置换反应和肿瘤内源性微环境,激活了液态金属纳米液滴的天然抗肿瘤活性,首次揭示了其凋亡、抗血管新生的双重作用机制,并构建了多个协同抗肿瘤纳米平台;(3)提供了PET影像引导的纳米药物生物效应评价的新手段。基于核素显像灵敏度高、精确定量定位、无信号干扰的优势,利用PET影像技术引导实时示踪液态金属纳米药物的活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分布,解决了纳米药物效应评价中生物信息局限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