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服自驱动纳米系统治疗结直肠癌研究
报告人:王志豪
所在单位:郑州大学
报告人简介:王志豪,郑州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荣获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和河南省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近年来致力于口服与吸入药物递送研究,针对口服与吸入药物面临的复杂生理学屏障等关键难题,采用具有自主运动特性纳米马达技术,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系列自驱动药物递送系统,通过增强生理屏障穿透和改善疾病微环境等手段,使药物与其药理学靶点高效结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档、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和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与省部级项目7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NAS和Advanced Science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项,获批3项。国际知名期刊Nano-Micro Letters和The Innovation Medicine青年编委,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委会青年委员,河南省药学会药物制剂专委会秘书。
报告摘要:结直肠癌(CRC)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高发癌症。口服药物递送系统对于CRC治疗具有天然优势,然而其递送效率严重受限于复杂的生理屏障,主要包括致密粘稠的肠道粘液和转运机制复杂的肠上皮细胞等。本文构建了一种生物活性纳米系统通过高效穿透肠道屏障增强结直肠癌治疗研究。该纳米马达采用了介孔硅纳米颗粒和聚多巴胺纳米颗粒,结合鼠李糖乳杆菌细胞壁进行伪装,形成自驱动纳米系统(CMPBC)。该系统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能够产生自热泳推动力和气体推动力,有效穿透肠道黏液屏障。同时,释放的一氧化氮瞬时下调紧密连接蛋白,从而可逆性地打开肠上皮细胞旁通路,增强纳米系统的上皮屏障跨越能力。在CRC荷瘤小鼠模型中,该纳米系统将顺铂的递送效率提高了3.5倍,体内CRC治疗效率达到98.6%。本文为结直肠癌口服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