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外囊泡与骨衰老
报告人:刘晗
所在单位:上海大学
报告人简介:刘晗,副研究员,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细胞外囊泡研究中心主任,博士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攻方向为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博士后入站上海大学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上大分中心,师从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闽江学者讲座教授,骨科专家苏佳灿教授,主攻方向为生物医学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是细胞外囊泡与骨衰老转化研究。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6篇(23篇中科院1区、7篇ESI高被引、7篇封面文章、22篇IF >1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8项,参与国自然重点、军科委重点、科技部重点项目4项。入选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市超级博士后、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以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上海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苏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学术奖项1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编中英文专著4部,主编《细胞外囊泡与骨衰老》。联合发布细菌外囊泡专家共识2项;骨质疏松性骨折专家共识1项。担任中国细胞外囊泡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微生物囊泡专家组成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类器官技术临床应用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会员,担任Biomaterial Translational、Organoid Research、Interdisciplinary Medicine、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Circulating Nucleic Acids、Extracellular Vesicles、iMeta、Microbiome Research Reports、BME Horizon等多本期刊青年编委,并荣获Interdisciplinary Medicine卓越青年编委奖、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Circulating Nucleic Acids优秀青年编委奖。
报告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微结构脆弱。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物不仅可以通过代谢物直接影响骨代谢,还可以通过免疫和内分泌系统间接影响骨代谢。此外,细菌外囊泡(Bacte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BEVs)具有独特的纳米尺寸结构、稳定的负载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将生物活性物质输送到宿主细胞中来调节骨代谢。近年来,类器官是体外三维细胞簇,能高度模拟相应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已广泛应用于精准医学、再生医学、疾病建模和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肠道类器官细胞外囊泡(Intestinal organoids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OEVs)因其显著的数量与生理效应而成为另一种有前途的肠骨对话媒介,为肠骨对话机制提供了完全不同的思路。因此,我们全面总结了用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传统肠骨轴与基于BEVs的肠骨轴以及基于基于IOEVs的肠骨轴。三代肠骨轴模型将全面揭示肠与骨之间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完整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