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Dates
2025年11月1日-11月2日
会期
2025年9月20日
注册费优惠截止日期
2025年10月10日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现场注册日期
Registration/注册

樊锦轩

报告题目:

工程菌原位生物智造增效肿瘤免疫治疗

报告人:

樊锦轩

所在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人简介:

樊锦轩,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师从卓仁禧院士及张先正教授。 研究领域及主要业绩:细菌基活性高分子材料。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1篇,包括Sci Adv、Nat Commun(×2)、Angew Chem、Adv Mater(×2)、Adv Funct Mater(×2)、Biomaterials(×2)、Nano Lett(×2)等权威期刊,累积他引超4500次,H因子30。申请中国发明专利9项,授权2项并转让1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站前)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湖北省面上项目、白求恩菁锐科研基金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面上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得“首届医学装备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指导学生或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大赛一等奖等奖励。担任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委会青年委员,现任《Exploration》、《Acta Materia Medica》、《Advanced Biotechnology》青年编委。

报告摘要:

传统免疫检查点治疗(ICT)依赖以单克隆抗体为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具有蛋白类药物的普遍缺陷:体内清除率高、靶向精准性不足、局部浓度难以维持且治疗成本高昂,阻碍了免疫检查点治疗发展[1, 2]。我们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肿瘤乏氧微环境响应型工程菌(HRB)与脂质体(LM)复合的杂化系统HRB@LM,通过将大肠杆菌MG1655重编程为抗体工厂,实现了精确的肿瘤靶向和CD47抗体的智能合成,以应对缺氧的肿瘤微环境。不仅能增强巨噬细胞浸润,还能阻断免疫逃逸信号,增强全身抗肿瘤免疫力,同时改善了肠道微生物组健康,使致病性降低,论证了局部治疗与肠道菌群的变化关系,为系统性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参考。围绕肿瘤微环境特性和ICT设计的活性“抗体工厂”,为下一代智能化、个性化免疫治疗提供了新范式[3-5]。